据有关专家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动脉瘤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动脉粥样硬化性
占动脉瘤病因中的首位。动脉硬化的形成是因血脂代谢异常造成大量脂质和纤维素沉积于血管内膜所引起。动脉壁层中的营养血管狭窄、闭塞,造成动脉营养障碍,中层肌肉与弹力纤维变性而断裂,在管腔内血流的不断冲击下逐渐扩大成动脉瘤。瘤的形态以梭形为常见。
2.动脉中层囊性变性
管壁中层因退行性病变发生肌肉与弹力纤维断裂,并伴有变性变化,因此中层脆弱而扩张,它是某些病因尚未阐明的动脉疾病的通称、病理特征是动脉壁呈囊性坏死及变性,中层侵犯尤为明显,使弹力纤维严重破坏,如白塞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及血管炎等。
3.创伤性
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损伤可为直接暴力使动脉壁部分破裂或完全断离,也可为间接暴力,如高压、高速力量的传递波及动脉造成严重挫伤,使动脉壁撕裂,血液外溢,被管外纤维组织或附近器官所包围成为血肿,称为假性动脉瘤。一般多在伤后几天或几周内发生,也有长期缓慢形成的。近年来医源性创伤引起动脉瘤的发生率又不断增加趋势,如血管移植后的吻合口动脉瘤,各种经动脉穿刺或插管的检查,动脉闭塞性疾病做内膜剥脱术后,均可因管壁损伤、薄弱而产生动脉瘤。创伤性动脉瘤中以假性为多见。
4.感染性
全身各动脉均可发生。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由于动脉内膜损伤,如动脉硬化、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等使细菌易于入侵。全身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使感染易于扩散,最终造成动脉壁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动脉瘤的形成。感染常见的途径有三种:①源于远处感染病灶的感染栓子附着于动脉壁,形成感染病灶及造成动脉壁的感染性损害而形成动脉瘤较为常见,其中细菌性心内膜炎是最常见的原因;②血管邻近组织的局部感染灶,直接或通过淋巴途径侵犯动脉壁,较为少见;③血管损伤,如各种原因的外伤、血管手术、动脉插管或导管检查等导致动脉壁的细菌污染。
5.先天性
是指由于先天性因素使动脉壁薄弱而产生动脉瘤。例如,动脉壁中层节段性缺如、肌纤维发育不良和中层囊性变性导致局部薄弱等。多见于颈内动脉,特别是颈内动脉的颅内段和Willis环前段动脉。若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良,则可引起全身弹力纤维断裂,称为Marfan综合征,侵犯心血管系统,产生各种类型的主动脉瘤,且易破裂是其主要的特征。常合并发生某些先天性血管畸形,如动脉导管末闭和主动脉狭窄等。前者因导管管壁脆弱或有内膜炎,易引起瘤样扩张,后者固在狭窄段后的血流引起淤涡,冲击造成所谓狭窄后扩大,进而形成动脉瘤。
6.梅毒性
主要侵犯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它是梅毒螺旋体经动脉周围淋巴管进入滋养血管和动脉外膜引起动脉炎,使中层产生营养障碍和肌纤维和弹力纤维变性的结果,为梅毒晚期的表现。目前已属罕见。